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,要“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”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表示,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符合我國實際。
  要提前若干年預告,讓公眾有準備
  胡曉義說,綜合分析我國勞動力供求和老齡化程度等經濟社會發展因素,參考國際經驗,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現狀和訴求,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,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式,既能確保政策調整前後平穩過渡,也不會對當期的就業狀況造成太大影響。
  “‘漸進式’延遲退休年齡包含著多層含義。”胡曉義說,“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預告,不能今年宣佈明年就實施,而要讓公眾、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。”
  二是要分步走,比如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,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繫數低的群體開始,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。
  三是要邁小步,比如每年只延遲幾個月,小步徐趨,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完成平滑過渡。
  四是要多措並舉,在延遲退休的同時,嚴格控制提前退休,進一步強化養老保險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,調整產業結構、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,加強中老年人技能培訓,並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業的扶持政策等等,以最大限度降低對相關群體的不利影響。
  延遲退休確需提上日程
  胡曉義說,“從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和蘊含矛盾看,確有必要將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提上日程。”
  胡曉義說,目前我國城鎮人均預期壽命達75歲以上;加上勞動條件改善,平均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大降低。如果繼續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,一方面不利於調動中青年人勞動的積極性,另一方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續、合理提高。
  同時,我國總的就業形勢依然是勞動力供大於求,但2012年首次出現勞動力資源總量絕對下降的現象,比上年減少345萬人,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下降0.6個百分點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,預示著未來我國勞動力將逐步進入供給總量減少時期。
  “眾所周知,經濟發展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供給做支撐的,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濫用青壯年勞動力的粗放方式,更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效能。”胡曉義說,“加強技能培訓、適當延遲退休年齡等都是增加擴大勞動力供給量、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。”
  這位副部長也指出,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,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並形成起始工作年齡普遍推後的格局,如果退休年齡仍維持較低水平,將限制中老年人力資源特別是女性人力資源充分利用,並影響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。從目前實際情況看,許多專業技術崗位(醫生、教師、科研人員等),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、技藝純熟的階段,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,如果早早退休,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。據新華社
  (原標題:漸進式延遲退休每年推遲幾個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35inzrn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